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615|回复: 6

[综合] 失控的输液,你不知道的一面,医生变屠夫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3-1 10:50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每次去医院看病,是个非常小的感冒,医生都要叫输液!
; D( |' U4 P4 y            
, S) W) r8 b0 C4 b2 o5 _2 A! p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对医生来说:滴滴都是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+ q1 }5 d7 W' B+ m1 J& w* Q- C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对患者来说:滴滴都是
# Y# |' k! s" J8 U5 `1 s* J- a7 }9 v7 [) z& n# s; r4 R! G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输的不是液,是命!
+ `$ W1 ^! G4 x3 U0 n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# b5 G5 L% [( I. L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 c+ z/ u2 \. X% S2 ?7 X% ]) Z; c& }  O( R% |
       引子: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,相当于当时13亿人每人输了8瓶,表面上看,我国医疗行业蓬勃发展,作为医疗行业的一个缩影,代表着我国医疗事业的普及。可问题是,随着深入的思考,让人不止地打着冷颤——医疗行业的混乱,由此,可见一斑。在某医院输液室。由于这家医院并非三级甲等医院,名气比较小,所以患者相对少一点。与门可罗雀的其他科室相比,输液室显然是“黄金地段”,短短一小时记者两次看到了搬运工搬来数箱输液器,问了几名患者,患者都表示,输液好的快,很贵,但当问及副作用及身体承受能力时,所有受访者均表示:医生没说。(以上内容来自都市快报)
: X& G5 n6 _2 Q2 E/ E) R" X: t
3 P8 {  ]# @% L7 G% j4 q  我读到这里时,我还以为是李幺傻的暗访手记,但很悲剧地看到,居然不是。
2 }# D# G5 Z- b$ x& H) ]4 E  $ X5 l- M+ r; v* M! ^
  国际惯例是“能吃药不打针,能打针不输液”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。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的警示,两岁以下的小孩,原则上不适用抗感冒药。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,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。回看中国,世卫的原则早已被颠覆,在各方面利益的驱动下,中国成为了世界的“输液大国”,在输液搭起来的一个收费平台,拉动了相关产业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,任何对输液产品的改进,哪怕换一个针头,或者软管的材料都意味着上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!3 H* ?/ A( `+ z, a% y. l( r6 X
  
8 N- E9 U: O$ G8 W6 ^  G! c' K8 }; B  对104亿这个数字,各方面对此看法各异,多的估至115亿,而卫生部官员则表示104亿过大,真实产量大约80亿瓶,这个数字来源于医院的可能性大,而通常医院的数字要比企业的准,但无论是115还是80,这个数都是震惊的。
5 ?) B7 E# @0 }1 K$ }对输液的危害认识不清
1 h/ }1 k! W9 L' N+ P 屡屡发生悲剧2010年11月,5岁的患儿夏臣森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出异常,抢救无效死亡,后经调查,输液异常很可能因为药物配伍禁忌引起——两种药物不可同时加入。在某药监局的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:09年这个中心接到1万多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,静脉给药占到了84.8%,若抢救不及时或者不当,则致命。这个数据只是冰山一角,因为担心医疗纠纷和声誉受损,医院往往不愿意将情况上报。1 @# j/ z6 G# ^; q' X: O
  ; U  Y. p* c8 U, M! O7 |2 T: J
  事实上,医药界有着普遍共识,药物直接进入血管输液这种方式风险极大。与单纯的生理盐水或糖水相比,一些治疗性输液产品可能蕴含着更大风险。2006年的欣弗事件是其中的典型,这种治疗性输液制品造成了11民患者死亡,后经国家药监局认定该药未按当初批准工艺生产,但该药事实上就不应该批准为输液制品。
9 M! R" z7 d6 H* y  6 Q% ?+ f. b4 e: D! s) M% v" n
  此外以“安全”著称的中药,在制成输液产品后,也经常成为**,如双黄连,鱼腥草,莪术油。然而,对于中国大部分患者,没有人告诉他们:输液很危险。但人们的观念中只有一个:输液好的快。
+ w/ g- P2 E9 x4 ]( r( Z
$ T3 a# [3 g0 b5 e, d/ \" L! Q缘何成了催命符?
; Z. b: @  \3 r; q$ [2 k    “利”字当头,医生变屠夫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追逐利益时,造成了今天的“以药养医”机制,被普遍认为是输液过度的制度性因素。将医院行政化管理,作为医院,给病人输液的目的不在输液本身,而是在于联合用药,2001年的时候已经极少有单纯的糖水,盐水。在大量的输液中,不仅药费是医院借以牟利的工具,还可以收观察费,注射费,床位费等。4 y& M! S' {& X
  ! w1 l2 r/ ~3 U* ?
  不仅如此,在医院中,输液与药品回扣和奖金提成直接相关,对医生而言,输液很少是单纯输一种药品,大多多种药物联合使用,甚至大剂量使用抗菌素,当然后者的回扣自然会很高;对于护士而言,奖金与输液次数挂钩,护士当然希望医生多开输液,甚至多开剂量。在现在环境下,如果限制输液,一些医生已经不会用药了。
# ~' ^( r/ D$ i# O1 L* O  
, [9 ^- u- V  c6 t5 @! F. O  输不输液谁说了算?企业生产多少瓶(输液),医务人员就得用多少瓶,老百姓就得输多少瓶。输液滥用本身就是医务人员违反用药原则的结果,而医院管理层和卫生、药监、医保等部门的不作为又纵容了此种现象的蔓延。- Q( f/ B3 S2 d+ \7 ?; C, k! O
  7 S5 I1 z0 y1 ~: H% R7 G/ h' @) m
  在此来看,输液泛滥背后,还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因素——临床药师岗位的缺失。在美国,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了临床药师制度,以监督医生合理用药。而我国这一制度仍在探索中,如果该制度能成功建立,将会有效控制输液的滥用。中国以前的医疗体制中,原本有“药剂师”这一重要岗位,其主要职责是对用药安全进行把关。如果医生开出不安全、不科学的输液方,那么“药剂师”审核时就可以退还处方,实际起的就是临床药师的把关作用。然而,上世纪90年代,医院的“药剂师”变成“执业药师”,其原来的职能不复存在。于是,中国医院极少再看到药房因用药安全问题退处方现象。当前医院的药师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“搬运工”,主要是保证医院的药品供应,离国外临床药师的职业定位差得很远。
0 t$ f" H/ x7 L8 V
/ F/ y2 p- r* r4 g7 e; P1 r' j/ q  G
5 q% j9 F) W( [9 ?: m" k# \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×
发表于 2011-3-1 11:44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医生骗钱,输液护士不负责。唉~~
: K! v* V6 L9 e6 V" U还好以前在医院上班的时候,护士MM些都很负责,有点点错,都要来找药房麻烦~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3-1 16:40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水菱了了ヽ 的帖子$ G0 J6 @# ]/ K7 ~9 i% \2 p7 _6 l

7 |3 e! u$ ~6 m2 v0 J8 K$ |  a) \哎 现在就是这么起的+ B% T& x. W: Q- i# S% D, C' ~
越小的地方的医院 越欺人太盛!
* T" u* |2 j4 x* |0 K! }0 T& j护士态度就越来越瞥!
0 Q, q! Z, l. E% w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3-1 16:41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
& A. m6 K: O" Y7 D- a就是就是7 B& S  \6 O& Z+ e
现在: V" [$ v1 e6 T1 X- n
一个小感冒* }! w2 r+ W3 d
就要输水·······
9 K: x) _: Z7 z- ]' q. a/ d输液~~~~~!!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3-1 17:14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nealand 的帖子
8 ~# E) w& T9 d; s
4 ^4 k. F8 |4 b9 o/ [7 E小医院都是靠暴利生活嘛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3-1 22:13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长此以往……
1 O/ `3 @( f/ _/ u7 U( n4 {你懂的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3-2 09:15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英雄 的帖子$ n) {) R! Q+ ^
. [5 `6 u8 W2 K6 O6 H8 k/ Y
就是   就是······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四川论坛

GMT+8, 2025-4-30 16:08 , Processed in 0.076001 second(s), 8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