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岳石刻-安岳圆觉洞石刻全记录(60P)
本帖最后由 猫儿洲第一帅 于 2010-4-14 12:31 编辑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(公元521年前后),盛于唐、五代和宋。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。经近年文物普查,全县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,造像10万尊左右,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,5米以上的40多尊,15米以上的两尊。至今保存较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45处。这是中华古代石刻艺术又一宝库。它多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,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,造像风格除少数敦朴、粗犷的魏晋风骨外,大多是体态丰满,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,也有一些精细华美、璎珞盖身的宋代特征。其中,也有安岳人的独创,他们凭自己特有的匠心,高超的技法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,对宗教仪式有许多大胆的突破。
去圆觉洞的当天下着不大不小的雨,所以拍摄的时候,也是走马观花般。只是希望能够尽量拍全。很少去考虑构图,光线。
拍的不好的地方,希望拍砖!
也希望各位搜友积极分享您的旅行见闻!申请加精加吃喝币~~!
中国佛教与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。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境内,分布于全县4个区32个乡,保存较完好的有45处,主要有卧佛院、圆觉洞、毗卢洞、华严洞、茗山寺、玄妙观等处。计有摩崖造像105处,造像约10万身。根据现存题记,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间。
安岳石刻造像内容以佛教造像为主,有少量道教造像,也有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描写。
圆觉洞位于县城东1千米的云居山上,有唐宋时期造像103龛(窟),大小雕像1933身。以宋刻西方三圣雕像最为精彩,刻于元符至大观年间。
安岳县位于四川省东部,为成渝古道要冲,始建制于北周建德四年(公元575年),古称普州。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,尤以石刻著称于世。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刻点就有300余处,石刻造像达10万余尊,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,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,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。绝大部分石刻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,即唐、五代、北宋时期。石刻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,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、释、道三教合龛造像,且多数为摩崖造像。其艺术风格既有秀骨清相、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,又有体态健美、面颐丰满的唐代风韵,还有雕工精细、璎珞满身、装饰华丽的宋代特色。
圆觉洞,主要是晚唐、五代、北宋时期造像,共1993尊。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。佛家所谓"圆觉",即"觉你、觉我、觉他、觉行圆满者",意思是不分你我,人人都可以觉醒成佛。这儿有三尊7米高的“西方三圣”石像,“西方三圣”是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的神,即佛、菩萨、观音组合而成。在其他地方,西方三圣是合龛为一,而这里却是分龛雕刻,这是安岳石刻的独特之处。在这里,首先映入人的眼帘的是倚斑斓佛光,足踏莲蕊,手持净瓶,仿佛正在将瓶中的甘露遍洒人间的观音。中间一龛,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。他容光照人,眼含情而不失庄重,嘴带笑而不露齿,居高而立,亲切地俯视各位。右龛的大势至菩萨头戴密贴金花冠,冠内嵌刻一小佛像,十分别致,胸前杂饰璎珞,肘悬腰际,脚踏莲台,浅笑的面庞,俊美而显庄重;她两手相交,右手持莲花蕾,大有点化众生超度苦海之势。花蕾重有百斤,历千年而不坠,是雕刻家巧妙地将重力转移到袈裟上的缘故。
安岳石刻造像具有"古、多、精、美"的特点。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、龙门,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。2000年9月,文化部命名安岳为"中国民间艺术(石刻艺术)之乡"。 文物遗产,一千多年了,感谢楼主给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,太美了,古人们太有才了 回复 2# 偏爱
古人就是这么有才莫得办法~ 非常有观赏价值! 老唐,你老家,不快来看看? 回复 5# 小孩
来了,该是好看吧,小庙子多~~~早在N年前被ZF打了,说是封建迷信的代表,我们那不叫艺术了,封建需求~~ 回复 6# lktl
我去看过的,旁边那个小庙子,基本上没人去。
不过我注意到路边的土鸡还是挺肥的。呵呵。 回复 7# 小孩
{:2_177:} 有收获蛮不错的! 回复 8# lktl
我只是注意到,没吃到。555555555 回复 6# lktl
打了?
我是说看到好多都没得脑壳样,太可惜了太可惜老。 回复 6# lktl
那个,安岳的哇,老乡呀. 回复 11# 偏爱
{:5_301:} 俺在~~乡里面还很多庙子。里面菩萨也很精美,现在做起来的没色彩了, 回复 12# lktl
之前是没得保护文物的意识得,现在安岳着重发展旅游这块,等着瞧吧,发展快得很,说不定哪天你家门口那尊菩萨也是个景点了哟 欣赏艺术是一种享受的嘛.......... 回复 13# 偏爱
{:5_387:} 我还以为就我们那边小对方那个的庙子里菩萨被遭了也,没想到这个大庙子也遭了,杯具了~~~现在做出来的菩萨感觉就像沙石头了,没上色的,没以前的生动了样
页:
[1]
2